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。
在整个准备及学习的过程中,我逐渐摆脱了单一的、线性的价值评判标准,开始用更全面的思维来衡量每一个人。优秀的人不仅限于成绩的领先,正如留学途中能收获的不止有学业的的提升。
优秀的定义有很多。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,并发出耀眼的光芒,我也想同他们一样。
为了帮助还没上岸的准留学生们,美国硕士留学推出了最新板块“留学准备众生相”,希望通过拿到offer的同学们的亲身经历分享,从中有所收获,坚持下去,获取属于自己的成功果实。
学生姓名:蒋同学
本科学校:布兰迪斯大学
本科专业:主修数学和经济双专业,辅修商业
成绩绩点:GPA3.8+/ GRE 325+
实习经历:招商证券/华泰IBD/Hyde Park Investment Services, Inc.
录取情况:
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
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业分析
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学
看了蒋同学的学校背景及绩点,发现又是妥妥的一个学霸。
但不同的是,这位学霸想给我们分享的,不光是她在留学之路上的学习准备过程,更是她的心路成长历程。
正如上文中说的,这是体验,更是成长,是在学校的课本上很难学到的,最最宝贵的经历。
这跟我的职业规划有一定关系。我高考后就到了美国学习,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渐渐找到了今后想要发展的方向,决定走finance的道路。最开始的时候,我对金融的理解很宽泛,直到慢慢的开始接触实习,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,最终选择要在IBD部门发展,便逐渐开始扩充自己的知识面,多多接触相关的课程。
规划明确的学生其实是比较少的,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会让自己做事更有针对性,往往事半功倍。
上面我提到了我想走finance的道路,最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兴趣。大家都说嘛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后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及实践,也让我越发坚定了这个想法。其实刚开始纠结是很正常的,因为大家都没有过工作的经验,感觉未来还很远,仿佛职场是另一个世界,但走入职场是一个必经的过程,还是建议大家早思考早定夺。
我认为纠结的点除了对自己的认知不太清晰之外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大家面前有很多条路可以走,未来有很多的可能性,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对于我来说,留学的准备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去发现自我、剖析自我、坚持自我的过程,我很享受。
在学校的选择上也是,由于我自己的规划比较清晰,选校也会相对容易一些。但比较困难的点在于:虽然学校的排名、开设专业和课程设置都能在官网查到,但是一对比起来还是很容易乱,自己对于学校的了解也没有那么透彻。感谢时代兴华的林老师和高老师,他们非常专业,对每个学校的情况很熟悉,给我整理了项目对比的资料,同时提了很多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,才最终让我敲定了最适合我的学校和项目。
每一个抉择的过程都是成长,你也把每一次成长都当成了人生中不可多得经历,甚至有一丝运筹帷幄的感觉。
是有的,我自己的印象也非常深刻。虽然我是美本的学生,准备的考试会比别的留学生少,但是我决定申请的时间太晚了。我是大四的时候才选择了时代兴华开始准备留学的相关事宜的,时间非常非常紧张,定校、选项目、写文书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让我很焦虑,感觉事情远远超出了预想。而且,在前期文书写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。每一次的修改、反馈、再二次润色,文书老师们都非常耐心的协助我,林老师对我提出的疑问和想法基本上也都是秒回微信,为我剖析、解答,十分专业。我看着自己的文书从初有雏形到最后的羽翼丰满,真的非常开心且感动。
诲知留学的老师们真的非常给力,除了文书一直在帮我把控时间和申请材料的各个细节,让我在后期也慢慢赶上来了。
还有一点就是面试。MIT是我非常心仪的学校,但它的面试非常难,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。感谢诲知留学的老师,在面试前帮助我模拟了很多次,十分有针对性。不光跟我梳理了mit面试的重点以及往年题目,也告诉我了面试官的一些出题思路和套路。同时也在思想维度上也对我进行了辅导,比如团队合作,领导力,金融知识。两三次模拟面试过程中,都很犀利指出我的问题,并教我如何改进。这样一来,既让我对面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又让我能安下心来不再紧张。
但的确,若是我能早点遇到时代兴华,可能在实习,行业知识积累等方面准备的更完善,面试的时候也有更多的闪光点可以陈述,过程也不会太匆忙。从个人发展角度,也会更好,这相对来说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。但事事没有尽善尽美,有一点小小的缺憾也是我遇到的很难得的体验。
美本的学生确实有一点优势,就是大多不用准备托福,但其他硬性成绩也是需要着重准备的。你的GPA和GRE分数都是相当高的,这让很多同学都十分羡慕。
尤其是GPA,这不是短时间内能提升的。
确实,GPA非常非常重要。我是比较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一直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这方面比较努力。建议想留学的同学们重视起来,能保持的保持,能刷分的刷分,不要因为GPA的原因错过自己想申请的学校和项目。
GRE的话其实还是多刷题吧,对于大多数小伙伴来说,GRE其实都不算难,尤其是数学,我们在高中、大学学习的数学内容足以应付GRE了。在刷题的过程中记录一下常错的内容,反复练习,结果都应该是比较理想的。
其实提到这些,我想说的是成绩固然重要,但成绩不是全部。实习、竞赛、活动等等都很重要,这也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。我逐渐摆脱了单一的/线性的价值评判标准,以前在高中,总觉得优秀的人就是在班级排名靠前的人,但出国后才发现,优秀的定义有很多。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属于自己的优秀。
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这样,我也努力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,这也激励着我多多去参加实习,多多去了解、去体验不同的课程和领域。这样的价值观一方面让我变得很自信,另一方面也让我变得很谦虚,更渴望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。在跟时代兴华的高老师交流过程中,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,我很开心也很感激。
你刚才也有提到实习。在申请美国高校时,软性背景确实对学生的竞争力会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其实国内的两段实习是家里安排的,在渠道方面我没有什么能与大家分享的,但对于实习的时间选择方面我可以给大家几个小小的建议。
第一个就是利用好假期的时间。
大家都知道,美国的假期比较多,但相对比较分散。我是利用暑假这些比较长的假期回国做的实习,在美国读本科的小伙伴们可以计算好假期的时间,提前投递,提前订好机票,让时间最大化的利用。
第二个就是多多找校友的资源。
Hyde Park Investment Services, Inc.的实习就是通过学姐的内推找到的。校友对于在国外读书的小伙伴们非常重要,在自己的渠道不多,比较难和本地学生竞争的时候,这是一个非常靠谱的方式。
在我们之前采访的学员中,校友资源这个词也是经常出现,准备出国的同学们一定要划重点!
第一点就是心态吧,我认为一个稳定的心态很重要。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,会让大家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有冲劲和耐心。
第二点分享给想找留学机构的同学。我认为,如果想选择一个好的机构,真的要多交流,多找一些机构聊一聊。可能每个机构擅长的方向不太一样,每个老师的风格也不同,所以多交流才能发现自己适合的那一个。
最后,我还想感谢一下诲知留学的老师老师,在等offer的过程中,也是比较焦虑的状态,很感谢两位老师开导我,鼓励我,关心我。高老师还很真诚的和我分享他的故事和人生的思考。在我看来,这些收获不亚于收获一张mit 的offer。
祝愿大家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!